当前位置:柳晶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光伏补贴侧重于研发和终端利用更能见效

光伏补贴侧重于研发和终端利用更能见效

来源:上海柳晶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3-12-04 17:02:21

  从国外补贴机制来看,补贴要有退出机制,逐步降低补贴比例,政府补贴占据主导地位,盲目发展造成产能过剩,是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与补贴生产者相比,补贴研发与终端利用环节更为有效,这是未来补贴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 
  有必要借机反思我国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并纠正不合理的地方,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光伏行业近两年在发展中频繁遭遇“寒流”,业内多家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出现这种局面,与近年发生的光伏贸易争端关系密切。而这些争端的产生,无不与国内光伏产品补贴政策有关。 
  2012年中美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案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渐恶化。在中美光伏争端中,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做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给我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与中美光伏争端相比,2013年中欧光伏争端影响更大。因为中国对欧盟光伏产品的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约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最终,争端以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结局。 
  短短两年内,中国分别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在光伏产业补贴问题上产生争端。笔者认为,有必要借机反思我国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并纠正不合理的地方,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补贴政策为何受诟病? 
  政出多门,执行性不强;缺乏有效监督管理,骗补现象时有发生 
  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但并没有提出政府补贴政策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相应地,对光伏补贴问题也未深究。 
  国内光伏补贴政策,一直以来广受诟病,其原因在于:一是政出多门,如财政部“金太阳”光伏项目补贴、住建部“光伏建筑”项目补贴、国家能源局光伏示范项目补贴、大型光伏电站电价补贴等;二是政策设计存在问题,政策可执行性不强,导致政策效果较差。